题目详情
当前位置:首页 > 医学类考试
题目详情:
发布时间:2023-09-18 02:06:06

[简答题]简述创伤的致伤因子及其临床意义。

更多"简述创伤的致伤因子及其临床意义。"的相关试题:

第1题: [简答题]简述创伤的致伤因子及其临床意义。
参考答案: 主要致伤因子:
(1)机械因子:如钝器击打、重力挤压、过度牵拉、锐器切割及火器射击等。
(2)物理因子:如高温、冷冻、电流、放射线、超声波、激光及核元素等作用。
(3)化学因子:如酸、碱、毒气等作用。
(4)生物因子:如兽和蛇咬、虫螫等。不同原因所致损伤,性质不同,了解各种致伤因子的特点,有助于对创伤的诊断和处理。另外,致伤因子的强烈程度、作用时间和部位及受伤时的姿势、体位和衣服的厚薄等均与创伤的范围和程度密切相关。全面了解致伤因子,有助于对创伤的正确估计和处理。

第2题: [判断题]运动损伤的致病因子分为刺激性致伤因子和技术性致伤因子两类。
参考答案:错

第3题:[单选题]两个或两个以上的致伤因子引起的创伤,如爆炸产生的物理、化学、高温、放射等所引起的创伤,称为
A.多处伤
B.多发伤
C.复合伤
D.联合伤
E.合并伤
参考答案:C


第4题: [简答题]简述细菌合成代谢产物及其临床意义
参考答案: (1)热原质:由革兰阳性菌产生的,进入机体能引起发热反应的物质,其化学成分是菌体中的脂多糖。热原质耐高温,加热180℃4小时,250℃或650℃1分钟才使热原质失去作用。除去热原质的最好方法是蒸馏法。生物制品或注射制品必须使用无热原质水制备。
(2)内毒素:即革兰阴性菌细胞壁的脂多糖,其毒性成分是类肢A,当菌体死亡后才释放出来。可引起机体发热、白细胞反应和感染性休克、弥漫性血管内凝血(DIC.。
(3)外毒素:是细菌在生长繁殖过程中合成并分泌到菌体外的毒性蛋白成分。主要由革兰阳性菌产生。具有抗原性强、毒性强、特异性强的特点。不同细菌产生的外毒素毒性作用不一。根据外毒素对宿主的亲和性及作用方式不同,可分为细胞毒素、神经毒素和肠毒素。
(4)酶:某些细菌在代谢过程中产生的酶类物质。如透明质酸酶,是链球菌产生的一种侵袭性酶,能分解透明质酸,促进细菌的侵袭、扩散,是细菌的重要致病物质。
(5)色素:有些细菌能产生色素,对细菌的鉴别具有重要意义。细菌的色素分为:水溶性色素,能溶于水、弥漫至培养基或周围组织,如绿脓色素;脂溶性色素,不溶于水,仅保持在菌落内使菌落呈色而培养基颜色不变,如金黄色葡萄球菌色素。
(6)抗生素:有些细菌在代谢过程中可产生一些能抑制细菌或杀死其他微生物或癌细胞的物质。抗生素多由防线菌和真菌产生。
(7)细菌素:某些细菌能产生一种仅作用于近缘关系细菌的抗生物质。其抗菌范围窄,在细菌分型及流行病调查上具有一定意义。

第5题: [简答题]简述类风湿因子的临床意义。
参考答案: 类风湿因子:是一种自身抗体,可分IgM型,IgG型,IgA型;在临床常规工作中测得为IgM型,它见于70%者血清,其数量与本病的活动性和严重性成比例,但也存在于系统性红斑狼疮,原发性干燥综合征,系统性硬化,急性细菌性心内膜炎,慢性肺结核,高球蛋白血症等疾病,甚至在5%的正常人也可出现低滴度的类风湿因子。

第6题: [简答题]简述血浆半衰期及其临床意义。
参考答案:血浆半衰期是指血浆中药物的浓度下降一半所需的时间。其临床意义是:(1)表明药物在体内消除的快慢,[*]大则消除慢;(2)估算一次给药后体内剩余量,如静脉给药需经5个[*],体内只存留药量的3.9%;(3)作为制订给药方案的重要依据,当[*]大时.给药量应减少,给药时间延长。

第7题: [简答题]简述腹股沟三角的位置及其临床意义。
参考答案: 腹股沟三角又称海氏三角,它是由腹壁下动脉、腹直肌外侧缘和腹股沟韧带内侧半所围成的三角形区域。该区缺乏肌纤维,是腹壁的另一薄弱区。腹腔桩器由此三角突出,形成腹股沟直疝,临床上鉴别腹股沟斜疝和腹股沟直疝的标志是腹壁下动脉。

第8题: [简答题]简述瞳孔的观察要点及其临床意义。
参考答案: 当病人患有颅内疾病,处于药物中毒、昏迷等状态时,其病情变化的一个重要指征就是瞳孔的变化。
观察瞳孔的要点如下:
(1)观察瞳孔的形状、大小和对称性:正常情况下,瞳孔呈圆形,位置居中,边缘整齐,两侧等大等圆。在自然光线下,瞳孔的直径一般为2~5mm,调节反射两侧相等,如果瞳孔直径小于1mm称为针尖样瞳孔。
①瞳孔缩小:单侧瞳孔缩小常可提示同侧小脑幕裂孔疝早期。双侧瞳孔缩小,见于有机磷农药、氯丙嗪、吗啡等中毒。
②瞳孔散大:瞳孔直径大于5mm称为瞳孔散大。一侧瞳孔扩大、固定,常提示同侧颅内血肿或脑肿瘤等颅内病变所致的小脑幕裂孔疝的发生。双侧瞳孔散大,常见于颅内压增高、颅脑损伤、颠茄类药物中毒及濒死状态。
(2)观察对光反应:正常情况下,瞳孔对光反应灵敏,在光亮处瞳孔收缩,昏暗处瞳孔扩大。如果瞳孔大小不随光线刺激的变化而变化时,称为瞳孔对光反应消失,一般见于危险或深昏迷病人。

第9题: [简答题]简述血栓形成的条件及其临床意义。
参考答案: 血栓形成的条件:
心、血管内膜的损伤
血流状态的改变主要指血流缓慢,漩涡形成和血流停止等
血液性质改变主要是指血液凝固性增高,见于血小板和凝血因子增多。
正确掌握血栓形成的条件,就可在动物临床实践中针对实际情况,采取相应措施,防止血栓形成。如外科手术过程中应注意操作轻柔,应尽量避免损伤血管。长期静脉注射时,避免使用同一部位。
血栓对机体的影响:
一是在血管破裂处形成血栓,有止血作用;炎灶周围血栓形成,可阻止病原扩散。二是在血管内形成血栓可阻塞血管;引起组织器官缺血、梗死。

第10题: [简答题]简述前列腺特异性抗原及其临床意义。
参考答案: 是由前列腺腺泡和导管上皮细胞分泌的一种含有237个氨基酸的单链糖蛋白,具有前列腺组织特异性。血清PSA正常值为0~4ng/ml,若血清PSA>10ng/ml应高度怀疑前列腺癌。是目前前列腺癌的生物学指标,可用于前列腺癌的筛选、早期诊断、分期、疗效评价和随访观察。肛诊、前列腺按摩后和前列腺炎时血清PSA均有不同程度升高,宜间隔2周或以上再查。另外,血清PSA亦与年龄和前列腺体积有关,随年龄、前列腺体积增加而增高。测定PSA密度及游离PSA与总PSA的比值,有助于鉴别良性前列腺增生症和前列腺癌。

第11题: [简答题]简述桥粒的生理功能及其临床意义。
参考答案: 桥粒本身即具有很强的抗牵张力,加上相邻细胞间由张力细丝构成的连续结构网,使得细胞间连接更为牢固。桥粒结构的破坏可引起角质形成细胞之间互相分离,临床上形成表皮内水疱或大疱。

第12题: [简答题]简述正确掌握物理因子治疗剂量(刺激强度)的临床意义。
参考答案: 物理因子治疗方法一方面有量小作用弱和量大作用强的规律,另一方面,治疗量到一定程度也可发生质的变化,如小剂量的紫外线有兴奋作用,而红斑量的紫外线则起镇痛的效果。小剂量的超短波和微波可以使神经系统的兴奋性增高,而大量时则使其抑制过程加强。直流电疗时,阳极为镇静,阴极为兴奋,如增加电流量时,则作用相反。一般来说,小量有兴奋细胞和神经系统的功能,大剂量则有抑制作用。由此可见,物理因子治疗的剂量对疗效有重要意义。

第13题: [简答题]简述齿状线的解剖意义及其临床意义。
参考答案:答:齿状线是直肠与肛管的交界线,是重要的解剖标志,亦是胚胎时期内外胚层的交界处。齿状线上下的血管、神经及淋巴来源都不同,其临床意义如下:①齿状线以上是黏膜,受自主神经支配,无痛感;齿状线以下是皮肤,受阴部内神经支配,疼痛感敏锐;故内痔注射及手术均应在齿状线以上进行;②齿状线以上由直肠上下动脉供应,齿状线以下由肛管动脉供应;③齿状线以上是直肠上静脉丛通过直肠上静脉引流至门静脉,若静脉曲张形成内痔;齿状线以下是直肠下静脉丛,通过肛门静脉回流至腔静脉,此静脉曲张形成外痔;④齿状线以上的淋巴回流主要入腹主动脉旁淋巴结或髂内淋巴结;齿状线以下的淋巴引流主要入腹股沟淋巴结及髂外淋巴结,对于恶性肿瘤的淋巴转移有重要的参考意义。

我来回答:

购买搜题卡查看答案
[会员特权] 开通VIP, 查看 全部题目答案
[会员特权] 享免全部广告特权
推荐91天
¥36.8
¥80元
31天
¥20.8
¥40元
365天
¥88.8
¥188元
请选择支付方式
  • 微信支付
  • 支付宝支付
点击支付即表示同意并接受了《购买须知》
立即支付 系统将自动为您注册账号
请使用微信扫码支付

订单号:

请不要关闭本页面,支付完成后请点击【支付完成】按钮
恭喜您,购买搜题卡成功
重要提示:请拍照或截图保存账号密码!
我要搜题网官网:https://www.woyaosouti.com
我已记住账号密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