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 阅读下面短文,回答下列五道题。 尘埃无处不有,虽然它们的个体很小,但汇聚起来威力却不小。据记载,北美大陆在20世纪30年代发生的一次尘暴中,狂风将美国平原的泥土大量向东吹去,有难以估计的牲畜被尘埃窒息而死。尽管如此,尘埃的积极作用却是不可低估的。悬浮在大气中的尘埃粒子,能够将太阳光中的较短光柱拦截,使其进行有规则的发散,这样,才会使天空呈现蔚蓝,在太阳升起和降落时,由于阳光穿过较低层的空间,空气中的尘埃密度大,并伴有水汽,可以吸收和反射阳光中的黄色和红色部分,因此,这时看到的太阳呈现橙色、红色和黄色。气象学家指出,在降雨时,每一个雨滴都必须有一颗尘埃参与,以它作为核心,水汽在其周围凝结,形成云、雾,再由云层形成雨点。若是纯净的空气中没有尘埃的存在,水分子无所依附,就不能形成雨滴降落。此外阳光在射向地球的时候,因受到尘埃的吸收和反射,能使地球上的生物得到适量的光照,以满足生长发育所需要。 现代科学发现,有的尘埃在一定的条件下会发生爆炸,这种现象被称作“尘炸”。据解析,能够产生尘炸的物质有粮食粉尘、砂糖、奶粉、咖啡、金属粉末以及其他非金属粉末等。物质发生爆炸,是一种剧烈的化学反应。而化学反应的速度与反应物质的颗粒大小有关。物质分散得越细,颗粒越小,它的表面积就越大。与具有固定面积的物质相比,接触空气吸附氧分子多,氧化和放热的过程都很快,反应性能就更活泼。当其中的某一质点被火点燃,就会发生连锁反应,产生爆炸。此外,易爆尘埃的颗粒越细,浓度越大,它所产生的爆炸力就会越强。当粉尘含量低于大气含氧量一半时,就不会引起爆炸,物质形成“尘炸”,还和诱因、速度等因素有关。产生“尘炸”的诱因很多,其中最主要的是摩擦冲击以及电器设备或静电产生的火花。 随着现代城市的迅速发展,人们发现尘埃已经成为一种危及环境和人类健康的污染物。流行病学家对尘埃进入人体后的机理进行研究后指出,人们在呼吸时,每次大约要吸入50万个浮游微粒;这些微粒进入人的身体后,可以一直进入肺部深处,并作为经常性刺激物留在那里,它会导致发生炎症,产生黏液,使人呼吸困难,甚 A. 砂糖、面粉、铝粉、铁粉、咖啡、干奶粉等都是能产生“尘炸”的物质 B. 易爆尘埃分散得越细,颗粒越小,表面积就越大,反应性能就更活泼,产生“尘炸”的可能性就越大 C. “尘炸”的威力与物质分散的颗粒大小有关:颗粒越大,尘埃的浓度也就越大,“尘弹”的威力也越大 D. 产生“尘炸”的诱因最主要的是摩擦冲击以及电器设备或静电产生的火花 [单选题]发生爆炸事故,要积极组织( )。
A.抢救伤员 B.抢救事故现场 C.报警 D.上报有关部门 [多项选择]在距门体()的地方测量金属探测门的警报强度,至少可以从80dBA调节到90dBA。
A. 1.6M远 B. 1M远 C. 1M高 D. 1.6M高 [单选题]关于伤寒下列哪种说法不正确
A.血培养阳性即可确诊 B.肥达反应有辅助诊断意义 C.血白细胞计数及分类有助于诊断 D.“Vi”抗体的检测常用于慢性带菌者的调查 E.伤寒杆菌的外毒素是致病的重要因素 [多选题]支柱容量选择以风从田野侧吹向线路侧为计算依据的有( ) 。
A.直线区段中间柱 B.曲线内侧中间柱 C.曲线外侧中间柱 D.锚段关节转换柱 E.锚段关节中心柱 [单选题]瞭望距离不足( )m时,应适当降低调车速度,在空线上牵引运行时不准超过15km/h,推进运行时不准超过10km/h。
A.100 B.200 C.300 D.400 [单选题] 常用中压管道的压力范围为( )MPa。
A.4~6.4 B.<2.5 C.>100 D.10~100 [多选题]低压带电作业时,( )。
A.要戴绝缘手套 B. 戴绝缘手套,不要有人监护 C.有人监护不必戴绝缘手套 D.要有人监护 E.不要监护 [单选题]当列车速度大于(___)时,TCMS在显示器上报警,并且封锁牵引,在列车速度降至 后,解除封锁。(1.0分)
A.85km/h;78km/h B. 80km/h;60km/h C.83km/h;78km/h D. 85km/h;60km/h [单项选择]在眼内不常引起或很少引起反应的眼内异物是()
A. 纯铜异物 B. 铁异物 C. 金银异物 D. 铅锌异物 E. 10%~90%铜含量的异物 [单选题]现场工作开始前,应检查确认已做的安全措施符合要求、()之间的隔离措施正确完成。
A.运行设备和检修设备 B.电源线和变压器 C.变压器和电能计量装置 D.低压设备和高压设备 [判断题]突出事故发生后,切断灾区和受影响区的电源,但必须在近距离断电,防止产生电火花引起爆炸。( )
A.正确 B.错误 [判断题]带铁氧化对钢的质量及生产安全没有什么影响,只要氧化完没铁就可以。( )
A.正确 B.错误 [单选题]胸廓弹性阻力影响呼吸,主要取决于( )
A.呼吸肌舒缩程度 B.胸内压大小 C.肺弹性阻力大小 D.胸廓所处的位置 我来回答: 提交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