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下面短文,回答下列问题。 自屈原开始把它(“木”)准确地用在一个秋风叶落的季节之中,此后的诗人们无论谢庄、杜甫、黄庭坚,都以此在秋天的情景中取得鲜明的形象。例如吴均的《答柳恽》说:“秋月照层岭,寒风扫高木。”这里用“高树”是不是可以呢当然也可以;曹植的《野田黄雀行》就说:“高树多悲风,海水扬其波。”这也是千古名句,可是这里的“高树多悲风”却并没有落叶的形象,而“寒风扫高木”则显然是落叶的景况了。前者正要借满树叶子的吹动,表达出像海潮一般深厚的不平,这里叶子越多,感情才越饱满;而后者却是一个叶子越来越少的局面,所谓“扫高木”者岂不正是“落木千山”的空阔吗然则“高树”则饱满,“高木”则空阔;这就是“木”与“树”相同而又不同的地方。“木”在这里要比“树”更显得单纯,所谓“枯桑知天风”这样的树,似乎才更近于“木”;它仿佛本身就含有一个落叶的因素。 要说明“木”何以会有这个特征,就不能不触及诗歌语言中暗示性的问题,这暗示性仿佛是概念的影子,常常躲在概念的背后,我们不留心就不会察觉它的存在。而“木”作为“树”的概念的同时,却正是具有着一般“木头”、“木料”、“木板”等的影子,这潜在的形象常常影响着我们会更多地想起了树干,而很少会想到了叶子,因为叶子原不是属于木质的;“叶”因此常被排斥到“木”的疏朗的形象以外去,这排斥也就是为什么会暗示着落叶的缘故。而“树”呢它是具有繁茂的枝叶的,它与“叶”都带有密密层层浓荫的联想。 “木”不但让我们容易想起了树干,而且还会带来了“木”所暗示的颜色性。树的颜色,即就树干而论,一般乃是褐绿色,这与叶也还是比较相近的;至于“木”呢,那就说不定,它可能是透着黄色,而且在触觉上它可能是干燥的而不是湿润的;我们所习见的门栓、棍子、桅杆等,就都是这个样子;这里带着“木”字的更为普遍的性格。尽管在这里“木”是作为“树”这样一个特殊概念而出现的,而“木”的更为普遍的潜在的暗示,却依然左右着这个形象,于是“木叶”就自然而然有了落叶的微黄与干燥之感,它带来了整个疏朗的清秋的气息。它是属于风的而不是属于雨的,属于爽朗 A. “美女妖且闲,采桑歧路间;柔条纷冉冉,落叶何翩翩。”(曹植《美女篇》)中的“落叶”,是春夏之交饱含着水分的繁密的叶子 B. “静夜四无邻,荒居旧业贫;雨中黄叶树,灯下白头人。”(司空曙《喜外弟卢纶见宿》)黄叶静静地长满在一树上,在那蒙蒙的雨中,使人产生孤寂之感,飘零之意 C. “日暮风吹,叶落依技。”(吴均《青溪小姑歌》)一个“依”字,恰恰说明这“叶”的缠绵的一面 D. “袅袅兮秋风,洞庭波兮木叶下。”(屈原《九歌》)这落下的绝不是碧绿柔软的叶子,而是窸窣飘零、透些微黄的叶子,我们仿佛可以听见离人的叹息,想起游子的漂泊 [判断题]办理停送电手续必须严格遵守停送电“一支笔”原则。( )
A.正确 B.错误 [单选题]扣件螺栓拧紧扭力矩达到( )N·m时,不得发生破坏。
A.50 B.55 C.60 D.65 [单项选择]业主公约签订的条件是小区入住率达( )以上,已入住业主中持有产权达( )以上。
A. 30%,30% B. 30%,50% C. 50%,50% D. 50%,80% [多项选择]航空货物运输的计费重量是()
A. 按外观形状 B. 实际重量 C. 体积重量 D. 按货物的价值 [多选题]根据《劳动法》的规定,不得安排未成年工从事()的劳动。
A.A、矿山井下 B.B、有毒有害 C.C、国家规定的第四级体力劳动强度 D.D、其他禁忌从事 [多选题]电缆最基本的结构包括( )。
A. 导体 B. 主绝缘 C. 护层 D. 胶皮 [单项选择]下列不是CT检查前患者的准备工作的是()
A. 做盆腔扫描检查的患者,还需提前一天作好口服对比剂的准备 B. 作腹部检查的患者,事先作好口服对比剂或水等的准备 C. 作增强的患者,应详细询问有无药物过敏史 D. 检查前2周内,做过食管、胃肠钡餐和钡剂灌肠的患者不能作腹部CT扫描 E. 对于胸腹部检查的患者,作必要的呼吸训练 [单选题]导线穿入联结网套应到位,网套夹持导线的长度不准少于导线直径的()倍。网套末端应以铁丝绑扎不少于()圈。
A. A.25;20 B.B.25;15 C.C.30;15 D.D.30;20 [单选题]到达列车中的(),须全数处理。
A.关门车 B.制动故障关门车 C.检修车 D.故障车 [单选题]病人取被迫卧位是为了 ( )
A.保证安全 B.减轻痛苦 C.配合治疗 D.预防并发症 [判断题]变压器铁心及其金属构件必须可靠接地是为了防止变压器在运行或试验时,由于静电感应而在铁心或其他金 属构件中产生悬浮电位,造成对地放电。( )
A.正确 B.错误 我来回答: 提交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