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目详情
题目详情:
发布时间:2024-01-20 19:13:40

[单项选择]

据《建筑地基基础设计规范》(GB
50007—2002)的规定,土质地基承载力计算公式:fa=Mbγb+Mdγmd+McCk,按其基本假定,下列有关厂a的论述中()是正确的。()


A. (A) 根据刚塑体极限平衡的假定得出的地基极限承载力
B. (B) 按塑性区开展深度为O的地基容许承载力
C. (C) 根据条形基础应力分布的假定得到的地基承载力,塑性区开展深度为基础宽度的1/4
D. (D) 假定为偏心荷载,e/b=1/6作用下的地基承载力特征值

更多"据《建筑地基基础设计规范》(GB 50007—2002)的"的相关试题:

[单项选择]《建筑地基基础设计规范》(GB50007-2002)的地基承载力特征值理论计算公式是( )。
A. 极限状态承载力除以安全系数
B. 地基中塑性区开展一定深度时的承载力
C. 地基中塑性区开展深度为零时的承载力
D. 控制一定变形时对应的承载力
[单项选择]按照《建筑地基基础设计规范》(GB 50007—2002)的规定,在基础设计时按地基承载力确定基底面积及埋深时,传至基础上的荷载效应组合和相应的抗力应分别为 ( )。
A. 正常使用极限状态下荷载效应的基本组合,地基承载力标准值
B. 正常使用极限状态下荷载效应的标准组合,地基承载力特征值
C. 正常使用极限状态下荷载效应的标准永久组合,地基承载力标准值
D. 承载能力极限状态下荷载效应的基本组合,地基承载力特征值
[单项选择]某场地的地基承载力特征值为80kPa,根据《建筑地基基础设计规范》(GB50007——2002)规定,下列选项中不需要进行地基变形验算的是()。
A. 6层框架结构
B. 5层砌体承重结构
C. 12层的住宅楼
D. 30m高的水塔
[多项选择]按《建筑地基基础设计规范》(GB 50007—2002),在对地基承载力特征值进行修正时,下列说法正确的有( )。
A. 基础宽度小于3m按3m取值,大于6m按6m取值
B. 填土在上部结构施工后完成时,基础埋置深度应从填土地面标高算起
C. 由深层平板荷载试验确定的地基承载力特征值,不需进行深度修正
D. 对于地下室,如采用条形基础时,基础埋置深度自室内地面标高算起
[单项选择]《建筑地基基础设计规范》(GB50007-2002)中根据土的抗剪强度指标确定的地基承载力是( )。
A. 极限承载力
B. 考虑一定安全系数的容许承载力
C. 相应于某一沉降量的承载力
D. 特性值
[多项选择]用我国现行《建筑地基基础设计规范》(GB 50007—2002)规定的计算公式计算得出的地基承载力特征值,从其基本概念来说,是与( )相符合的,
A. 矩形基础的地基承载力
B. 塑性区开展深度为零的临界承载力
C. 条形基础的地基承载力
D. 非极限承载力
[单项选择]按理论公式fa=Mbγb+ Mmd+ McCk得到的地基承载力特征值进行地基基础设计( )。
A. 只满足了地基的强度条件还需验算地基变形
B. 适用于轴压和偏心受压的基础
C. 承载力满足后建筑物沉降会满足允许值
D. 对任何性质的地基土,在b<3m时,按3m取值
[单项选择]根据我国国家标准《建筑抗震设计规范》(GB 50011—2001)的规定,进行抗震设计的建筑,其设防目标是()。
A. 建筑重要性不同,抗震设防目标不同
B. 对于50年内不同超越概率对应的不同地震烈度,抗震设防目标不同
C. 对于不同的建筑场地类别,抗震设防目标不同
D. 基本烈度不同,抗震设防目标不同
[单项选择]《建筑地基基础设计规范》(GB50007-2002)规定,对地基基础设计等级为甲级的建筑物,计算滑坡推力时,安全系数应取( )。
A. 1.05
B. 1.15
C. 1.25
D. 1.30
[单项选择]按《建筑地基基础设计规范》(GB 50001—2002)对季节性冻土设计冻深的规定,计算设计冻深zd值,在已经确定标准冻深z0的情况下,下表四种情况中,设计冻深zd最深的是( )。
A. 情况
B. 土的类别
C. 土的冻胀性
D. 环境
E. Ⅰ
F. 粉砂
G. 特强冻胀
H. 城市近郊
I. Ⅱ
J. 中砂
K. 冻胀
L. 城市近郊
M. Ⅲ
N. 细砂
[单项选择]根据《建筑抗震设计规范》(GB 50011—2001)有关规定,下列关于抗震设计的基本要求阐述错误的是()。
A. 丁类建筑不要求按降低一度采取抗震措施,要求适当降低抗震措施即可
B. 抗震构造措施不同于抗震措施;对工类场地,仅降低抗震构造措施,不降低措施中的其他要求,如按概念设计要求的内力调整措施;对于丁类建筑,其抗震措施已降低,不再重复降低
C. 对同一结构单元不宦部分采用天然地基部分采用桩基
D. 所有体形复杂的建筑,应一概提倡设置防震缝
[单项选择]根据《建筑抗震设计规范》(GB 50011—2001)的规定,在下列对抗震设防类别建筑的抗震设防标准阐述中,()是描述甲类建筑的。
A. 一般情况下,地震作用仍应符合本地区抗震设防烈度的要求,抗震措施应允许比本地区抗震设防烈度的要求适当降低,但抗震设防烈度为6度时不应降低
B. 地震作用应高于本地区抗震设防烈度的要求,其值应按批准的地震安全性评价结果确定;抗震措施,当抗震设防烈度为6~8度时,应符合本地区抗震设防烈度提高一度的要求;当为9度时,应符合比9度抗震设防更高的要求
C. 地震作用应符合本地区抗震设防烈度的要求;抗震措施,一般情况下,当抗震设防烈度为为6~8度时,应符合本地区抗震设防烈度提高一度的要求;当为9度时,应符合比9度抗震设防更高的要求,地基基础的抗震措施,应符合有关规定
D. 地震作用和抗震措施均应符合本地区抗震设防烈度的要求
[单项选择]某砂土场地建筑物按《建筑抗震设计规范》(GB 50011—2010)规定可不进行上部结构抗震验算,拟采用浅基础,基础埋深为2.0 m,地层资料如下:0~5 m,黏土,可塑状态;5 m以下为中砂土,中密状态。地下水位为4.0 m,地震烈度为8度,设计基本地震加速度值为0.2g,设计地震分组为第二组,标准贯入记录如下表所示:
A. 测试点深度
B. 9
C. 11
D. 13
E. 15
F. 17
G. 18
H. 实测标准贯入击数
I. 12
J. 10
K. 15
L. 16
M. 20
N. 30
[单项选择]我国《住宅建筑设计规范(GB50096-1999)》规定居室净高为()。
A. 1.5~2.5m
B. 1.8~2.2m
C. 2.0~2.5m
D. 2.4~2.8m
E. 3.0~5.0m
[单项选择]地基液化等级为中等,丙类建筑,按《建筑抗震设计规范》(GB 50011—2001)规定,下列()是必须采取的抗液化措施。
A. 基础和上部结构处理,或更高要求的措施
B. 部分消除液化沉陷且对基础和上部结构处理
C. 全部消除液化沉陷
D. 可不采取措施或采取其他有效措施

我来回答:

购买搜题卡查看答案
[会员特权] 开通VIP, 查看 全部题目答案
[会员特权] 享免全部广告特权
推荐91天
¥36.8
¥80元
31天
¥20.8
¥40元
365天
¥88.8
¥188元
请选择支付方式
  • 微信支付
  • 支付宝支付
点击支付即表示同意并接受了《购买须知》
立即支付 系统将自动为您注册账号
请使用微信扫码支付

订单号:

请不要关闭本页面,支付完成后请点击【支付完成】按钮
恭喜您,购买搜题卡成功
重要提示:请拍照或截图保存账号密码!
我要搜题网官网:https://www.woyaosouti.com
我已记住账号密码